時間:2015-01-29 來源:天津市法學會 責任編輯:att2014
天津市法學會高度重視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擴大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分別向市委政法委和襄軍同志專報了建柱同志重要批示和樂泉會長、冀平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究了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
一、深入學習準確把握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市委《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把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天津上來。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把繁榮法學理論研究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謀劃推動,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天津自貿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改革創新,真抓實干,為保持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法學理論和法律服務保障。
二、積極推動服務全面深化改革研究。緊緊圍繞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組織開展法學理論研究。組織專家學者圍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市場主體信用、市場監督等管理體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推進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建設,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一批有天津實踐特點的研究成果。圍繞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執法司法、法律服務、司法審判制度機制,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問題為導向,積極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聯系,加強對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等重點改革專題調研,形成研究成果,組織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專題研討,服務推進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三、組織推動服務法治天津美麗天津建設研究。圍繞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和市委《意見》,按照市法學會《貫徹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服務法治天津建設實施意見》確定20項重點課題,組織專家學者和法律工作者,重點圍繞加快推進法治天津美麗天津建設的前瞻性理論性實踐性課題,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健全完善成果轉化應用平臺,建立市法學會研究成果專報制度,加強與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研究咨詢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快推進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將法學理論和法治實踐研究成果及時報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部門,為法治天津美麗天津建設提供法學理論支持。
四、積極拓展法學法律服務新領域。發揮市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作用,加快建立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研究高端智庫。加強與中國法學會各研究分會合作交流,完成中國法學會培訓中心天津分中心、中國法學會法律咨詢中心天津分中心組建,搭建起開展法學法律服務新平臺。加強與法律實務部門合作交流,與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和區縣法學會探索建立“法學專家學者進法院、進檢察院、進公安、進司法、進區縣”制度,定期組織專家學者到各級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機關和區縣調研走訪、舉辦講座,與市司法局配合,積極參與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與市高校法學院配合探索建立法治實踐基地,推進法學理論與法治實踐的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區縣和街鄉鎮已建立的“三中心、一平臺”,扎實推進法學法律服務“六進”活動。開通市法學會信息網絡服務平臺,提升法律服務信息化水平。
五、積極推動對內對外合作交流。充分發揮京津冀法學法律交流合作機制作用,啟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法律服務課題研究,組織專家學者定期交流研究成果。完善京津滬渝四直轄市法學理論研究動向及成果定期交流制度,做好第五屆京津滬渝法治論壇和第十屆“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課題選定和論文征集工作。積極參與對外合作交流,積極推進環渤海區域法學法律交流合作,推薦專家學者和法律工作者參與中國法學會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歐洲法律論壇”,“第七屆中國-東盟法律論壇”等國際交流活動。搭建法學會對外交流平臺,啟動對外交流項目,提升天津法學理論研究影響力。
六、加快推進區縣法學會各項建設。按照中國法學會章程規定,年內完成區縣法學會會員代表大會籌備召開,建立區縣法學會工作運行機制,完善規章制度,強化管理服務,發揮區縣法學會職能作用,創造性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建立區縣法學會工作聯系溝通機制,總結交流成功做法和經驗。建立區縣法學會管理會員制度,做好會員發展工作,年內完成建設區縣“會員之家”。加強指導推動,完善綜治目標考核項目,厘清工作權重,明晰工作職責,為區縣法學會開展工作創造條件。
七、切實加強涉法社團管理服務。貫徹落實中國法學會部署要求,健全法學會學科分會組織管理體系,建立涉法類社團年度工作考評機制,積極推進學科分會建設,建立學科分會聯系點和研究課題項目制度,落實承擔省部級和市級研究課題經費保障和服務管理措施,提升涉法社團建設管理水平。年內完成衛生法學分會、環境法學、勞動法學等學科研究分會籌建。把握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指導推動學科分會依照《章程》,開展學術研究交流合作,努力把學科分會建設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的堅強陣地。堅持標準、優化結構、立足基層、確保質量,加快會員發展,擴大覆蓋面。完善會員管理服務辦法,升級會員信息系統,建設覆蓋廣大會員的服務信息系統。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會員活動,不斷增強法學會群團組織凝聚力。健全完善會員參與法學社團活動管理制度,堅持服務與管理并重,組織開展立足本崗、發揮作用創建活動,推動會員工作整體躍升。
八、加快推進法學法律人才培養。落實《天津市法學法律人才10年培養發展規劃》,建立與市高等院校法學院系和法律實務部門定期會商制度,充分利用法學理論研究媒體和研究論壇,發現學科帶頭人和法律實務拔尖人才,加快培養法學理論和法律實務骨干隊伍,搭建法學法律人才成長平臺,開展優秀法學法律人才評選活動,積極參與中國法學會“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中國法學青年論壇”、“董必武法學青年成果獎”等評選活動。建立天津市優秀中青年法學法律拔尖人才庫,加大優秀研究成果和轉化成果獎勵力度,組織申報中國法學會2015年省部級課題,組織推薦中國法學會優秀成果獎評選,編輯2015年天津市優秀法學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研究文庫。
九、扎實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健全完善普法宣傳教育機制,積極參與法治宣傳教育創建活動,共同營造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法治環境。創新活動形式,提升活動水平,繼續與市委政法委聯合舉辦法治“四季大講堂”,探索建立“雙百”活動長效機制,積極推動“雙百”活動進區縣和部委辦局黨委學習中心組試點,推動區縣法學會舉辦“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邀請國內和我市知名法學專家學者輔導講座。與團市委市司法局等部門配合,扎實推進青年普法志愿者服務美麗天津建設基層行活動,與市社聯市高校配合組織開展國家憲法日大型普法宣傳咨詢活動。與市美協、市攝協和市委政法委文聯、市高校法學院配合,籌辦“法治天津美麗天津建設成果”書畫攝影展。深入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各項法律法規,積極參與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宣傳網絡,加強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建設,建立健全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宣傳推動機制,加快推動建立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利用法學會網站、借助各大新聞媒體開設法治欄目和法治節目,建設法治微信新型普法平臺,加大法治天津建設宣傳力度。理順《天津法學》運行機制,提升質量和影響。加強新聞宣傳工作,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
十、貫徹落實中央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要求。認真學習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充分認識群團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群團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準確把握法學會黨領導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學術團體和政法戰線重要組成部分的職責定位,切實履行好繁榮法學理論研究,推進法學理論創新,法律制度創新和法制文化創新的職責和使命。始終堅持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注重把團結服務所聯系的群眾、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高度統一起來,充分發揮法學會群團組織聯系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最廣泛地把他們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團結起來,凝聚到繁榮發展法學理論研究,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