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13 來源:北京市法學會 責任編輯:att2014
2014年8月初,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全市啟動社會組織公益服務品牌創建暨評選表彰活動,36家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和16個區縣社會工委、社會辦共審核推薦了396項公益活動參評。市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實地檢查、綜合投票、網上公示等程序,最終產生了100個本年度北京市社會組織公益服務品牌,其中金獎10個(十大品牌)、銀獎30個、銅獎60個。市法學會積極組織法學法律社會組織參與品牌創建評選活動,共報送了9個品牌,獲得6個獎項:金獎(十大品牌)1個,銀獎3個,銅獎1個,獲獎金36萬(金獎20萬、銀獎5萬、銅獎1萬),獲組織獎。在全市處于獎牌數量第一、質量第一,獎金數量第一的位置。
“法學法律專家基層公益行”活動一
“法學法律專家基層公益行”獲金獎(十大品牌),是北京市法學會發揮“樞紐”作用創建的行業性、龍頭性、聯合性、綜合性公益法律服務品牌。是北京市法學會團結凝聚、組織引領首都法學法律組織和法學法律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的定位準確、內涵豐富、面向基層、服務民生的系列公益法律服務。
“法學法律專家基層公益行”活動二
幾年來,北京市法學會動員組織了34個法學法律組織和500多名法學法律專家,支持資金800余萬元開展特色法律服務。一是高品質。首先是專家層次高,法學泰斗高銘暄教授、應松年教授等和劉凝、佟麗華等法學法律專家親自參與;其次是內容質量高,抓住社會和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如基層矛盾化解、農村土地流轉、北京大氣污染等開展法律服務。二是常態化。《法制進行時》免費法律咨詢熱線、農民工、工傷法律服務熱線等常年開通;農村法治研究會連續四年承辦基層干部化解涉農糾紛能力建設培訓,針對基層矛盾和干部現狀,一年突出一個主題,有教材、有案例,很受基層干部歡迎,四年來累計服務近50場次,培訓基層干部近萬名。三是多樣性。通過主題宣講、專題研討、案例點評、服務法治實踐、普法宣傳、模擬法庭、專家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多種形式。四是廣覆蓋。積極開展法學法律專家區縣公益行、村鎮公益行、社區公益行、校園公益行、企業公益行、法律學子志愿行等。五是重實效。聯合各類機關和組織403家,動員了2000名志愿者,編寫了70萬字的培訓教材、資料,服務200多場次,向2000余家企業、近200萬余名群眾提供電話、網上、當面咨詢服務或法律幫助,培訓基層“兩委”及其他干部12000多名,向30000多名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化解社會矛盾5000余件。
“法學法律專家基層公益行”活動三
北京市法學會按照有計劃、有落實、有效果、有宣傳、有審計、有評比“六有”要求加強服務管理,做到了“花好錢、辦好事”,實現了社會、民眾、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四方受益”,助力了首都法治建設,并培育出了“基層干部化解涉農糾紛能力建設培訓”、“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咨詢熱線”、“普法、釋法,走進企業,走進職工”等一批優秀服務子品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為更好地服務依法治國奠定了基礎。
為進一步激發法學法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和開展公益法律服務、創建服務品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領法學法律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形成學典型、干實事、創品牌的良好工作氛圍,下一步,市法學會將對獲得市級表彰和參與全市評選的公益法律服務品牌作為市法學會的優秀品牌給予通報表彰和獎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