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2-01 來源:會員部 責任編輯:att2014
地處西北邊疆的新疆兵團八師石河子市,是由軍人設計建設的一座軍墾新城。六十年來,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牢記屯墾戍邊神圣使命,創造了戈壁建新城、荒原變綠洲的人間奇跡,贏得了“戈壁明珠”的美譽,實現了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成為兵團屯墾戍邊事業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法學會緊緊圍繞師市經濟社會大局,充分利用人才薈萃這一獨特的重要資源,以深化平安師市建設、推進法治師市建設為著力點,以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干部職工知法守法為突破口,以破解熱點難點問題、主動融入服務社會大局為切入點,立足實際,凸現優勢,主動作為,建功立業,為實現師市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強化法制宣傳,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的法制意識。
學法知法守法,是平安建設、法制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法學會緊緊扭住這個重點,積極參與普法活動,較好地發揮了“智囊團”作用,為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沉下去”開展集中普法。充分利用兵團特殊管理體制優勢,在團場冬季農閑時間舉行的“科技之冬”全員培訓中,積極參與期間“法制周活動”,有針對性地向職工群眾講解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緊密結合實際講解生產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的法律問題,現場釋疑答惑,贏得了干部職工的歡迎和好評,在普法宣傳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骨干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2月到今年10月,參與舉辦各類普法培訓班363期,培訓職工群眾38497人次;普法講座821期;開展法律六進1133場次,受教育職工群眾126656人次;上法制教育課606次,愛教育學生126082人次。二是“貼上去”進行專題普法。針對新疆維穩形勢和任務,結合《憲法》、《民族區域自治區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和《自治區宗教事務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圍繞“反暴力、講法制、講秩序”這一主題,組織編寫了《反恐維穩》手冊,發放給職工群眾,提高職工群眾認識、打擊“三股勢力”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堅定性。同時,結合法制政府建設,組織編寫了《干部職工常用法律知識》系列手冊,發放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為確保學習效果,組織了理論考試。三是“融進去”現場普法。在法學會的倡導下,師市政法各單位主動與企業結對子,加強調查研究,主動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有針對性地抓住合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重要環節,及時有效地為企業發展提供法律服務,以“主人”的態度進言獻策,幫助企業預防生產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對于涉及到的一些具體法律問題,積極介入,真心實意地為企業提供法律援助,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措施,為企業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堅持做好以上常規普法活動的同時,為增進普法效果,舉行了法治文化藝術作品展活動,展出書法作品126件、繪畫作品28件、攝影作品52件、手抄報和漫畫200多幅,作品體現了師市各行各業、各界群眾學法用法、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美好愿望。
二、強化調查研究,努力提高服務大局的能力水平。
圍繞師市工作大局,面對在執法司法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強化實踐與理論融合的研究,為平安建設、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是以學術交流為載體,積極開展法學理論和實踐研究。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著眼點著力點,抓住職工群眾關注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法學會先后組織開展了以“促進社會穩定——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為主題的“法治論壇”活動,共收集論文70篇,推出了一批有價值、高質量、對工作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在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評比的基礎上,進行了表彰獎勵、學術交流。積極參與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每年一屆的“西域法學高峰論壇”,對加強與內地學術交流、破解法治建設中的疑難問題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二是以《石河子政法》為平臺,推進學術探討和經驗交流。由普法辦和法學會共同主辦、每月一期的《石河子政法》,設有法制要聞、平安師市、普法依法治理、案例精選、應知應會等欄目,對于宣傳政策法規、掌握重點工作、開展學術探討、工作經驗交流、化解社會矛盾、公正廉潔執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是以執法司法公開為抓手,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借助“三大平臺”建設,積極參與研究司法公開的措施辦法,不斷探索和深化警務公開、審判公開、檢務公開渠道和形式,出臺了一批執法司法公開公開的措施、辦法,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影響力,為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還召開了執法司法公開經驗交流會,讓司法不嚴、司法不公、司法不力的行為都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三、強化服務意識,切實提高主動作為的自覺性。
“認真把握大局,主動融入大局,全力服務大局,一切為了大局”,為師市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為人民創造平安和諧的人文環境。
一是積極開展“無訴訟連隊(單位、社區)”創建活動,實現了基層穩、大局安。不斷探索社會治理有效形式,從2012開始起步,經過大膽摸索實踐,逐步完善成熟,通過以“多方參與,建立信息對接制度;上下貫通,構建綜合考評體系;左右協調,推動矛盾糾紛聯動化解,內外結合,共同打造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巡回審判,切實發揮法院指導作用;立體宣傳,普及非訴訟化解方式”六項工作舉措,大力開展了“無訴訟連隊(單位、社區)”創建活動,構建起了切實有效的“大調解”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創出了一條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新路子,實現了治安案件、訴訟案件、信訪案件三下降。今年九月召開了“無訴訟創建”活動現場會,做法先后在《人民日報》、《長安雜志》等刊發。二是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為服務社會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兩年來,師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援助案件1701件,辦結1076件,挽回經濟損失4125萬元,援助社會弱勢群體1958人。今年以來,開展了“送法律援助,促萬家和諧”活動,“12348”法律援助專線接待咨詢1769件,贏得了當事人的一致好評,助推了法治建設進程。三是逐步規范法律顧問制度,推動了政府依法行政,提高了企業市場競爭力。以師市聘任法律顧問為契機,建立法律顧問制度逐步落實,團場、一二類企業聘請法律顧問達100%,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連隊、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達到80%以上。
(本文系全國地方法學會工作座談會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八師石河子市法學會經驗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