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2-02 來源:法律信息部 責任編輯:
11月27日下午,京城漫卷的寒風擋不住從各地趕來的終評會專家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主題征文終評會在中國法學會機關順利舉行。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主題征文終評會現場
中國法學會領導高度重視作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大型系列活動之一的主題征文活動。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出席終評會,并擔任評審委員會主任。終評委員會由中央綜治辦綜治一室田大忠巡視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王守安所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馬東副巡視員,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主任、《中國法學》副總編輯李仕春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郗杰英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許身健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曲新久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京平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犯罪與矯正研究所所長吳宗憲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系心理學室李玫瑾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王進喜教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二庭尚秀云副庭長,北京大學法學院趙國玲教授,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犯罪預防與對策研究室盧琦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佟麗華主任,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教授等16位評審專家組成。終評會由田大忠巡視員和李仕春主任共同主持。
終評會專家合影
陳冀平書記首先代表中國法學會,對參加終評會的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陳冀平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我國發生了一系列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黨中央對此高度關注,社會各界也在討論如何加強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如何構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治保障。在此背景下,今年7月,由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和中國法學會主辦,全國人大法工委、最高法、最高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社部、國務院法制辦、全部婦聯和律協等十一家單位支持,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協辦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大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此次征文評選活動,一是為中央提供決策參考;二是為了積極引導青少年權益保護研究領域的學者們,適應新形勢,圍繞新情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實際中的問題來開展研究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問題,積極參與和推動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治保障工作。
陳冀平書記在終評會上講話
陳冀平書記指出,經過前段時間的初評和復評,從4040篇征文中評選出330篇進入今天的終評會,來角逐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獲獎比率是較低的,競爭也異常激烈。社會各界對此次活動關注度很高,為了確保征文評審工作的公正、公平、公開,組委會已將初評和復評的結果,第一時間在中國法學會網和中國法學創新網進行公布。今天下午的終評結果,除了要通過學術不端檢測,還要進行公示,才能最終確定各獎項名單。今天來參加終評的都是研究青少年問題的專家,具有卓越的學術成就和社會影響力,希望大家一定能秉持公心,評選出當之無愧的獲獎作品。
田大忠巡視員和李仕春主任主持終評會
之后,在田大忠巡視員的主持下,法律信息部副主任呂興煥同志宣讀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主題征文終評辦法(草案)》,評審委員會全體委員就此辦法進行了認真討論,最后一致通過了該辦法。為了保證終評工作的公正性和嚴肅性,此次終評要求全體專家簽署評審承諾書,保證公平地對待每一篇進入終評的征文和每一位作者。法律信息部副主任王偉國同志宣讀了專家承諾書,全體評審專家均表示認可,同時在承諾書上逐一簽下自己的名字。
專家承諾書
評審環節分組進行。16位專家分為8組,每組2名專家。相應地,進入終評的330篇征文也隨機分為8組,每組約40余篇。每組專家先根據每篇征文的選題重要性,研究方法的妥當性、科學性,論證材料的新穎性、準確性,說理的嚴謹性、充分性,文字的流暢性,主要觀點的創新性和先進性,成果的可轉化性等多個維度進行逐項評分。在完成各自打分后,每組專家集中討論,推選出各組的建議獲獎和候補獲獎名單。
?
?
?
?
分組評審現場
各組名單匯總后,在李仕春主任的主持下,評審專家們對各組建議名單進行了集中討論。經過多輪討論,確定了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的擬獲獎名單。最后,評審委員會全體專家在終評結果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評審專家簽名
評審委員會堅決反對學術不端行為,倡導學術純凈和科研誠信。大型系列活動組委會秘書處將對擬獲獎論文逐一進行針對學術不端的檢測,對經人工復查不能排除嚴重抄襲嫌疑的論文予以剔除。終評結果將于近期在主辦單位、支持單位的相關網站上進行公示。公示期過后,征文活動組委會將對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并邀請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研討會上進行頒獎。
參加本次評審會的還有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周楊副處長、陳詠華副研究員、強梅梅副研究員、陳謙信副研究員、曹菲副研究員、姚國艷副研究員、劉燦華助理研究員和王麗娟、付茂魯、孫云霄、肖志威、敖婷婷、王牧笛、范祥云和李曉嬌等同志。